waterimpression

记录同人故事和随想。请勿转载,谢谢。

[台诚, 楼诚 | 楼诚, 台诚] 遥望 (43) - 故事主线

故事章节目录

关于故事设定和标签 


第四十三章:


香港中环, 香港苏浙同乡会餐厅:

(1958年,明诚明台重逢的同一天,离开裁缝店以后)

 

“你点,我来帮你。” 阿诚贴心地走到明台座位旁。


根据明台指的菜,阿诚用粤语向服务员小姐说道:“松鼠桂鱼*”

 

“对不住,先生! 今天没有松鼠桂鱼。”服务员带着歉意回答道。

 

“那我们换成清蒸鲥鱼吧。” 明台对阿诚说道。

 

“也好。本来是想带你去家好的粤菜馆吃海鲜的。但我喜欢的那一家离这里有点远。 我怕你饿 ,等不及,才带你到这里来。这是苏浙同乡会的会员餐厅,所以味道还算正宗。 虽然江苏浙江上海的菜都有,但这家店的新主厨是杭州人。我们尽量点杭帮菜。” 阿诚又说道。

 

“谢谢阿诚哥,为我想得那么周到!这里很好,我很喜欢杭帮菜。” 明台笑道。 

 

阿诚又继续为明台点菜。 明台说一个,阿诚再用粤语重复一遍:“清蒸鲥鱼…西湖醋鱼…鱼头浓汤…干炸响铃…桂花水晶糕”

 

服务员一边听,一边记录。

 

“我看够了吧,已经很多了。” 明台说道。

 

阿诚看了看点好的菜,说道:“怎么这么多鱼的菜,你不是爱吃…”

 

明台匆匆打断阿诚,说道:“阿诚哥,这几年我口味变了,比以前更喜欢吃鱼了。再说,这些不是有名的杭帮菜吗? 我们尝尝吧。 ”

 

阿诚想了想,又说道:“这样,那我们再点几个。”说罢,便对服务员小姐吩咐道:“再来个杭州卤鸭和龙井虾仁。”

 

回头的时候,阿诚眼角的余光正好捕捉到自己加菜时明台那一瞬间突然流露出的…惊喜。

 

不过就是点了两个以前你喜欢的菜,就那么高兴吗? 难道你以为我早就不记得了吗? 阿诚心里不知是失落还是难过。

 

到底是现在是真爱吃鱼了,还是为了照顾我的口味?  阿诚不敢多想。

 

服务员刚下去,明台就赞美道:“阿诚哥,你的广东话真好! 好叻啊!(粤语: 好厉害!)”

 

阿诚笑道:“哪里,这是被逼出来的。有些广东话俚语我还是不会说。阿香妈妈到现在还听不懂广东话,出去时都是思远在旁边做翻译。忠叔能听,说的水平和你现在差不多,也不行。不过老人家能这样,已经很了不起了。”

 

“忠叔和阿香妈妈在这里适应吗? 思远怎么样?”

 

 “说实话,虽然那么多年了,忠叔和阿香妈妈还是不太适应,非常想家,特别是阿香妈妈。 老人家都爱热闹,但因为他们粤语能力有限,真是很难和本地人交流。 我给阿香妈妈和忠叔各自买了一套公寓在同一个大楼。地段,设施都很好,闹中取静。而且离思远学校不远。大楼里大多是上海人,还有一些也是从江浙一带过来的。这样他们和邻居可以交朋友。白天逛街买东西也方便。他们邻居之间相处地挺好的,也很聊得来。有些也是像阿香妈妈和忠叔一样的老年人。 大家在香港遇到同乡都是特别亲切,互相帮忙,互相照应。现在思远在苏浙小学上小学二年级。 苏浙小学是苏浙同乡会办的,全是用国语授课,还有外籍教师教外语。 我希望思远能讲流利标准的国语。 平时思远放学后都是忠叔或阿香妈妈帮我接。我下了班后,再去接思远回家。有时我们也在那里吃好晚饭再回去。他们真是帮了我太多忙了!  思远也和他们很亲。他们其实就像思远的外公外婆一样。” 阿诚感叹地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到了周末,我就去接他们去饮茶,就是广式早茶。广式早茶的点心特别精致可口,两位老人家也喜欢。 这周末就带你去尝尝一家特别好的粤菜馆的早茶! 吃好早茶后,我们就会去香港各处逛逛玩玩。我们这几年也把香港的江浙沪餐馆吃遍了。” 

 

“阿诚哥,你想得真是周到,安排地真好。你们大家…真是不容易的。”

 

阿诚突然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明台,哥跟你说几句,你千万不要介意。 你其实有些粤语基础,这次一定要好好学会。以前你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,没太上心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我们在这里长期生活,这真是很重要。将心比心,你若是与本地人说广东话,他们自然会与你更亲近,把你更当朋友看。别人看你是真心学习他们的家乡话,真心想了解他们的家乡文化,就会热心帮你,教你,把你当自己人看待。以前你在香港上大学时的同学朋友也要看看能不能联系上。还有,哥帮你办个苏浙同乡会的会员证。我们苏浙同乡会马上就要更名叫苏浙沪同乡会了。你也知道,解放后,上海一半的资||本…”刚要讲“资||本||家”,阿诚苦笑了下,接着改口说道:“上海一半的工商业人士都逃到香港来了。 很多都是与我们明家黄家做过生意的旧相识。不多久,就会有个大型宴会来庆祝更名仪式。到时你跟我一起去。哥希望你在这里多认识些朋友,在这里生活开心!”

 

明台听得出阿诚说这一番话的用心良苦,心中无比感动,连忙认真地点头说道:“我向阿诚哥保证,一定好好学会粤语!”

 

“只要你有这个心,哥就放心了。道理你都懂,其实我也是多嘴了。我就想提个醒。 我们家里,还不是你语言能力最强?”阿诚笑道。

 

明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谦虚地摇了摇头,又正色道:“阿诚哥,到时去同乡会宴席时,请你也帮我多介绍些工商界的朋友认识。我很想快点找到一份工作,最好是与航天航空有关的。就算不是科研方面的,只要是这个领域的,我都有兴趣。”

 

“知道啦,明台! 你在哥这里,着什么急啊。你刚到,先好好休息一阵子。 哥先带你好好玩一玩。好了,我们不说这些了。” 

 

“跟阿诚哥在一起吃饭真开心! ”明台突然有感而发,蹦出了这样一句真心实意的话。语调中透着藏不住的欢悦和欣喜。

 

一句特别孩子气的话。

 

一起吃个饭。 只是一起吃个饭而已。 最平常,最普通的一件事,就让他如此…心满意足, 就让他感觉如此…开心快乐。

 

一句特别孩子气的话, 却是让人听得…心酸不已。

 

“哥以后天天陪你吃饭。天天看到你这样笑,哥心里也开心!”  阿诚按下了心中情绪,笑着回答。

 

明台看着阿诚,听到这句话,禁不住心潮澎湃,难以自己。  

 

虽然明明知道阿诚只是随口一答,但听到“天天陪你吃饭” 这句话,想着“天天”这个词,明台思念着,幻想着,竟是有些痴了。

 

“真开心,真开心…” 明台脸上带着微笑,目光低垂着,依旧自顾自地重复着这句感叹,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中。

 

这是他来自肺腑的心声。

他说得很轻,好像再响一点,自己便会在这个甜蜜的美梦中惊醒。

他笑得很甜,像是在小心翼翼地品尝着,保护着一种偷来的,不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
 

阿诚脸上依然在笑,心里却是苦涩的。

 

不久,菜就陆续上来了。

 

“好吃吗?合你的口味吗?” 阿诚最关心这件事。

 

“木牢牢好吃勒!”  明台学着杭州话笑道。 (杭州话: 非常好吃!“木牢牢”意思为“很多”。 )

 

听到明台心情这么好,阿诚也忍不住与明台一搭一唱。

 

“你这个小伢…” 阿诚才要说“伢儿”, 不知为什么,自己忽然住了口。(杭州话:你这个小孩子!)  

 

阿诚有些心虚地看了看明台。 只见明台还是向他微笑,不知是没听到,还是没介意。

 

看到明台吃得开心,阿诚也放心了。

 

吃着吃着,明台开始兴致勃勃地给阿诚讲述自己多年前的各种奇遇见闻。

 

我们要从越南入昆明, 然后从昆明到壘允...到了越南同登后,我们就在海关等法国关员点名,然后在那里转乘火车。我们当时包了一节车厢。但别的车厢实在太拥挤,所以我们也让越南当地人进了我们的车厢。老年人都是黑牙齿,乌黑发亮,像是黑宝石。怪不得古时候称那里为黑齿国。他们嚼一种叫作“堆”的东西来去湿解暑。其实就是用一片槟榔叶,涂一层石灰,加点红曲,烟叶,冰片在叶上。讲究点的还加豆蔻…

 

傣族分水汉两部。 汉摆夷住在山上,他们不但用黑布包头,还穿黑衫黑裙。水摆夷人崇尚白色。 水摆夷男人穿裤,不像对江缅甸男人那样穿裙…


在壘允的集市上,可以看到傣族老大爷,缅甸过来的小贩,和傣族姑娘卖香蕉,菠萝,麦瓜,榴莲,米线,竹编等各种各样的东西。那里咖啡馆的店老板是个傣族女人,脾气特别好。她先生是个汉人,所以她也会说几句汉话。她教了我们很多傣族规矩和礼节。 我还从她那里学会了傣语…


在印度加尔各塔,我们去了豪拉河下流的一个著名的植物园。 里面有一颗大榕树,占地百亩。因为它落地生根...一颗树就成了森林。附近还有一个动物园...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只大乌龟。这乌龟通灵性。 小孩子爬到它背上,它就驼着孩子慢慢爬。它很大,也喜欢孩子。 它一次就能驼五,六个小孩子。 那里还有很多奇花异草,数不清的树...


我们有时还坐双座黄包车到英军俱乐部的小卖部买东西。那些特供英军的东西价廉物美。俱乐部晚上还有电影看。因为大家都是抗日同盟, 所以英国兵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还是比较客气…

 

距印度汀江约40公里处,有个大城市叫迪布鲁格尔,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边上。有一次恰逢他们赶集,我和一个朋友在公路上搭了美军的车去玩。那个集市上,我们还看到了西藏人。他们卖藏红花,一朵朵又鲜艳又极其大。恐怕大陆的中药店老师傅,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红花,可惜我们也不懂。还有一种印度商人,他们卖的是宝石,是当地特产…

 

明台滔滔不绝,描述起来生动有趣,像是一个故事大王。

 

阿诚对明台的见多识广油然生出了钦佩之情。  他听得如痴如醉,好像神游了这些异国他乡。

 

明台一边说,还一边不断地用公筷为阿诚夹菜。阿诚一向吃得少,最近几年的胃口更差了。 一开始,阿诚只是不想扫明台的兴,任由着明台给自己夹菜。但到后来,阿诚竟是难得地胃口大开,比平时多吃了好些。

 

“阿诚哥,我在缅甸南坎那里听过寺庙的和尚念经。 听多了,我都能背出来了。我给你来一段缅甸语的经文朗诵吧。”明台笑道。

 

阿诚点点头,好奇又惊讶。真是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。

 

明台学得很像。 诵经的同时,前俯后仰的动作表情还有些夸张,很有戏剧性效果。  他的表演逗得阿诚忍不住笑了。 到最后,阿诚笑得眼泪都笑出来了。

 

这么多年,阿诚从来没有如此畅意地开怀大笑。过了好久,阿诚才缓过神来。

 

这时只见明台略带着笑意,静静地,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,发着呆。这个神情勾起了阿诚的回忆…

 

阿诚感叹道:“明台,你真是一点也没变,跟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!”

 

明台一副不明白的表情。

 

“你记得大哥大姐把我接到明家时,碰到你的情形吗? 还记得你当时说的话吗?”


那天,阿诚被明楼明镜救了之后,被他们带回明家。 

那天是阿诚第一次见到明台。

 

————“明台,这是你阿诚哥哥。以后阿诚就是我们明家人了,也是你的哥哥。 叫人啊!”明镜说道。

————“明台,乖,要礼貌,快叫哥哥。”明楼又道。

————“这孩子,平时话那么多,怎么今天只知道发呆,不说话呢?”明镜笑道。

———— 阿诚站在一边,很尴尬。他低着头,红着脸,都不敢看明台。

———— 难道这位小少爷很讨厌我吗? 当时阿诚自己心里胡思乱想。

———— 就在这时,小明台突然拉着明镜明楼的手,一本正经地开口说道:“这位小哥哥,我好像以前是见到过的!”

———— 明镜,明楼,还有站在一旁的阿香愣了愣,忽然都哈哈大笑起来。刚才还拘谨的阿诚也笑了。

————“你这孩子啊,嘴怎么这么甜啊? 谁教你的? 你怎么可能以前见过你阿诚哥哥啊?” 明镜笑着摇头。

———— 小明台也没在意大家都在笑他。 他只是呆呆地盯着阿诚看,傻乎乎地冲着他笑,最后才软软糯糯,非常亲热地叫了一声,“阿诚哥!”

 

阿诚笑道:“明台,你的那句话真逗! 不知你怎么想出来的。 你小时候真是太可爱了!明台,你还记得吗?”


我当然记得。

你的所有事,一件一件,我都记得。

我永远都记得。 


明台低头微笑着。 他的笑容越来越淡, 人也久久不语。 直到他慢慢抬起头来,带着炽热深沉的目光,凝视着阿诚,感怀无限地说道:“阿诚哥,我如果真是很早就遇见了你…”


如果,我早生几年...

如果,我比你年长...

如果,那天是我先遇见了你...

如果,那天是我救了你...


明台的声音有些发颤,有些嘶哑,似乎再也压抑不住心口的狂热,痛苦和深情。  


然而,没有如果。

这就是命运。

这就是宿命。


他顿了顿,像是耗尽了所有的勇气。 


没有奢求。

没有怨意。


他只是温柔地笑了笑。他终于吐出了最后几个字,轻轻地说给自己听。

 

“那该有多好。”

 


////

第24章结尾处,我提及了一位已经去世的亲人。 明台吃饭时提及所有在云南,缅甸,越南,印度的见闻都是我这位亲人在40年代解放前,他年轻时代真实的亲身经历。 他写的自述中有着非常详细生动的描述。 我的这位亲人确实学了傣语,而且他还能把当时听到的缅甸语经文背诵出来。  我把我这位亲人的文字描述做了一些简化修改。

 

////

*松鼠桂鱼(又称松鼠鳜鱼)是苏帮(苏州)菜,所以阿诚才会说后面的话。

 

以下信息来自“香港苏浙沪同乡会”,“香港上海总会”和“香港宁波同乡会”的官方网站和其他网上资料:

 

香港有三大同乡会组织,分别是香港上海总会(1977年成立),香港苏浙沪同乡会(1939年成立)和香港宁波同乡会(1967年成立)。 前两者规模最大,而且其同乡会餐厅的口碑最佳。同乡会有自己设立的会所,俱乐部和餐厅。 同乡会餐厅实行会员制(必须由会员订位和买单)。有些会员同时是两个同乡会(或以上)的会员。


香港苏浙沪同乡会原名“苏浙旅港同乡会”。1993年它更名为“香港苏浙同乡会”,2006年时又更名为“香港苏浙沪同乡会”。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,邵逸夫(生于浙江宁波镇海)是永远名誉会长。前特首董建华(生于上海)是该会的荣誉赞助人。作家亦舒(生于上海) 曾在苏浙沪同乡会创办的苏浙小学读幼儿班。苏浙小学创校以来一直用国语普通话授课。


评论(14)

热度(5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